国际米兰主席马洛塔近日在接受财经媒体《24 小时太阳报》采访时,披露了俱乐部在欧冠与意甲联赛中的收入鸿沟。他指出,蓝黑军团在欧冠赛场仅用 10 场比赛便斩获 1 亿欧元收入,而若在意甲夺冠,38 场赛事的总收入却仅有 9500 万欧元。这一数据不仅凸显了欧洲顶级赛事的商业价值,也折射出意甲联赛在收入结构上的深层困境。
马洛塔分析称,欧冠与意甲的收入差异主要源于电视转播权分配和比赛日收入的结构性差异。他透露,国米在这两项收入上与欧洲顶级俱乐部存在 6000 万至 7000 万欧元的差距。具体而言,欧冠的全球转播覆盖和商业赞助体系为球队带来了更高的分成,而意甲因本土转播市场的局限性,导致俱乐部在版权收入上长期落后。此外,比赛日收入方面,国米的主场圣西罗球场因设施老化和容量限制,难以与英超、西甲豪门的现代化球场相媲美,进一步拉大了收入差距。
尽管面临财务挑战,国米仍在本赛季保持着三线争冠的强势姿态。目前,球队在意甲积分榜以 3 分优势领跑,欧冠晋级八强,意大利杯半决赛将与 AC 米兰展开德比战,同时还将参加 6 月的世俱杯。马洛塔强调,俱乐部所有权的平稳过渡(由橡树资本接棒张康阳)为球队提供了稳定的运营基础,管理层与投资方的默契配合确保了竞技与财务的双重可持续性。他特别提到:“参加欧冠这样的顶级赛事已成为我们的财务保障,而多线作战的目标不仅是荣誉,更是为了激活更多商业价值。”
马洛塔的言论也引发了对意甲整体竞争力的反思。他呼吁联赛管理层加快改革步伐,包括优化转播权分配机制、推动俱乐部新建现代化球场,以及吸引更多国际资本注入。他举例称,世俱杯 4 场比赛可带来 3000 万欧元收入,若晋级四强更可斩获 8000 万欧元,这一数字远超意大利杯冠军的 740 万欧元奖金。“意甲必须找到与欧洲足球体系的平衡点,否则我们将在全球化竞争中进一步掉队。”
银河集团官网国米的案例揭示了现代足球经济的残酷现实:欧冠的 “造富效应” 已远超国内联赛,而意甲若不加速改革,恐将陷入 “竞技投入不足 — 商业价值下滑” 的恶性循环。马洛塔的表态既是对自身战略的辩护,也是对意甲同仁的警示 —— 在足球商业化浪潮中,唯有拥抱变革,才能在赛场上与账本上实现双赢。